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 
                            感悟篇

 《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一书,承蒙台湾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台湾郑子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台北时中学社社长徐忆中先生的关怀和引荐,在台湾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刘康毅社长的支持下,于2003年7月在台北出版。本书以赵堡太极拳为蓝本,以易理和太极图说拳理,阐述了道家龙虎丹法太极拳有关性命双修的理论,旨在为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提供凝结内丹、完成筑基功夫,继而登堂入室,攀登健康长寿高峰的理论依据。
  在中国流传二千余年道家、道教的内丹术,学术界又称“内丹学”,由于历史原因,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已到了濒临失传的边缘。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诸多内丹术的著作中,有关修炼内丹的奥秘迟迟未能破译,甚至有的专家认为,如今已是一门难以破解的“千古绝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导胡孚琛先生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专家之一,他曾说:“内丹学是道学文化中最核心的学问,是由普通人向具有特异体质的超人迈进的仙人之路。金丹大道,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道,它以系统完备的理论学说,逻辑严密的修炼程序、殊途同归的修炼方法,比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修持方法都技高一筹。然而由于历代丹家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内丹学的内幕从来未揭开,古代丹经多用隐语、诗词等写成,内丹功法的关键法决,又不能写在纸上,只是师徒之间的口口秘传,使这一线圣脉,不绝如缕,对丹经的解释亦歧义百出。而国内学术界已视内丹学为千古绝学,精于此道的学者寥若晨星用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手段对它进行整理和研究,使它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引自胡孚琛、吕锡琛合著《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519页、526页,199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我以为,中国古代的内丹术尚未失传,目前还没有形成“千古绝学”。在当今中国六大流派(赵堡、陈、杨、吴、武、孙)太极拳的诸多拳势中,均不同程度地蕴含着张三丰祖师创造的龙虎丹法太极拳的修炼原理和方法。只是由于流传久远,多有异化,习练者不知龙虎丹法之底蕴,即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未能深入地进行挖掘整理和提高,在有意无意中将张三丰所创造的龙虎丹法太极拳,降低为一般性的武术健身运动,这可能与学术界和武术界迟迟未能破解道家内丹术奥秘有关。
当今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势不可挡!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安定,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高质量的延年益寿,以便更好地享受太平盛世所带来的幸福生活。因而,重视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人,关注和涉猎古代道家养生之道的人,习练太极拳和气功的人愈来愈多,蔚然成风。故本书一经问世,即受到海内外太极拳同道的普遍关注,第一版仅发行两年就销售一空。2005年9月第二版在台北发行,三年后再次售完。在本书更名再版之前,我受台湾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社长刘康毅先生嘱邀,特撰写这篇《感悟篇》。
  本书是我八年前对太极拳和太极炼丹术的认识,当时有许多观念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对内丹修炼的核心理论——同类阴阳龙虎丹法太极拳的立论依据、修炼原理和方法,以及凝结内丹后的自我感悟等,阐述得还不够透彻、深刻。今借再版之机,将我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感悟等,作以简要的补充,并特增加附录四:“吕洞宾主要修炼著述”、附录五:“张三丰主要修炼著述”等,以弥补原著论述之不足,了却我多年的心愿。
  本“感言篇”旨在解老子《道德经》内丹功法不解之秘;发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未发之玄;揭吕洞宾《三字诀》功法修炼之奥;传张伯端《悟真篇》未传之功;扬张三丰“三峰采战术”龙虎同宫交媾之妙;初步完成了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生前期盼用中国道家文化揭示人体生命科学之心愿。阐述了笔者凝结内丹、完成筑基功夫后的十余年间,有关性命双修的心得体会。意在弘扬中国道家和道教内丹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而争名,为中国道家和道教龙虎丹法正名,为武当丹士张三丰祖师创造中国龙虎丹法太极拳正名,为武当赵堡太极拳正名。
现分述如下:
中国的太极拳是由张三丰祖师所传

  我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大陆文革期间,我跟随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名家李雅轩老师学拳多年。李师1976年仙逝后,因受西安叔父戚宾习练赵堡太极拳的影响,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叔父的引荐下,我又拜在西安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名师任志义老师的门下,习练赵堡大架太极拳并研修至今。
  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皆尊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为祖师。所谓武当丹士,即是隐居在武当山道观修炼内丹的道士。三丰祖师著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一书,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再版(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张三丰内功炼丹秘诀》一书)。书中载有:“太极长生诀、重阳祖师十论、运用周身筋脉诀、打坐浅训、打坐歌、积气开关说、太极拳论、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行功说、太极行功歌、太极拳歌、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行功十要、行功大忌、行功十八伤”等。该书告诉人们,凡欲修炼内丹的人,必须性命双修才能符合修丹悟道的规律和原则。从宏观而论,所谓性功(即静功),是以炼神修心为主;所谓命功(即动功),是以修炼太极拳为主。此是修丹悟道的不二法门。又据赵堡太极拳第九代明师,河南沁阳义庄人杜元化1935年著《太极拳正宗·溯始》中可知,河南温县赵堡镇流传的赵堡太极拳,是以明代张三丰祖师传云游道人,又经云游道人数传至山西太谷县王林桢(即王宗岳),王于明万历年间将其术传给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蒋跟随王林桢学拳七年后回归故里。故蒋发是赵堡太极拳的第一代宗师。其后二传邢喜怀,三传张楚臣,四传陈敬柏、王柏青,五传张宗禹,六传张彦,七传陈清平,八传和兆元,九传和庆喜,十传郑伯英,十一传任志义(以上均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我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十二代传人。再据赵堡太极拳第四代宗师王柏青在清雍正六年(1729年)所编著的《太极秘术·序》一书开宗明义便说:“余从师于温州(即河南温县)张楚臣。先师曾曰:‘是术得之于道门,精微(奥妙),(有)不可言传之妙。德不修不与之,名利重之难成之。故择者不易,尔宜缜密勿惰。’余秘而习之历四十余载,更添以道家丹法……虽万金而不售……”。以上可知,这一“虽万金而不售”的赵堡太极拳来自道门,并与道家丹法有很深的渊源。
  王柏青《太极秘术》还记录有张三丰《太极拳势》一篇,其曰:“太极拳者,如长江大海之水、滔滔不绝也。太极拳势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脚跐五行,合而言之,曰十三势也。
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详见本书附录二)
《太极拳势》系张三丰祖师之遗论,这是距今近三百年前的清雍正六年(即1729年),由赵堡太极拳第四代宗师王柏青记录下来的太极拳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武坛最早记录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最有说服力的明证。
又据2009年10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太极拳源流之谜》一书中,欧阳学中先生《太极拳的源与流》一文首次披露:“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1896年曾在《杨氏太极拳》一书中写到:‘学太极拳于陈家沟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的陈清平’”(《太极拳源流之谜》第204页)。
  由此可见,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是近代太极拳的流传史上尊师重道的典范,是实事求是的楷模,堪为千百万太极拳传人钦佩和敬仰的一代宗师。称杨露禅宗师是尊师的典范,是因为他说:“学太极拳于陈家沟陈长兴”;称杨露禅宗师是重道的典范,是因为他说:“得拳理于赵堡的陈清平”。而赵堡陈清平传给杨露禅的拳理和拳法,是由明代张三丰祖师遗留的拳论和拳法,以及张三丰之后历代宗师撰写的拳经、拳论和拳诀等组合而成。如今的杨氏太极拳传人又称其为“杨氏太极拳谱”。历代杨氏太极拳传人之所以都尊张三丰为太极拳的祖师,原因就在于此。称杨露禅宗师是实事求是的楷模,是因为自从他离开陈家沟之后,到北京广泛传授太极拳,在京城击败名流高手,名声大振,号曰“杨无敌”,一时间使太极拳誉满京华。杨露禅创编了杨氏太极拳,但他书中却不忘其恩师是“陈家沟的陈长兴”。相比之下,民国初年,陈家沟的陈氏后裔陈鑫,为了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使用了数典忘祖,欺世盗名的手段,在其《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竟然凭空伪造陈家始祖“陈卜创造太极拳”的谎言。若将陈鑫杜撰太极拳创始人的行为,与杨露禅宗师尊师重道、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高尚品德相比,陈鑫的道德形象就相形见绌了。
  唐豪、顾留馨二位先生,曾先后拜在北京教拳的陈家沟人陈发科门下,为了报答师恩,为了提高陈氏太极拳的社会地位,不作深入考察、偏听偏信、标新立异,仅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收集的有限史料为依据,武断地将陈氏九世陈王廷杜撰为太极拳的创始人。将流传四百余年的赵堡太极拳的前六代宗师: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王柏青)、张宗禹、张彦等人完全抹掉。又将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清平归到陈家沟人陈有本的门下,于是伪造了所谓“天下太极出陈沟”的太极拳源流史。虽然唐豪、顾留馨二人已去世多年,但当代武术界管理层的某些官员们,却不加深入考证,全盘继承了唐、顾二人的学术谬论,并向海内外大肆宣传这一错误的源流观,形成了阻碍中国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相结合、向纵深方向探讨和发展的一股大逆流,铸成了太极拳流传史和道学发展史大倒退的历史悲剧!
  近些年来,随着新的武术史料和古拳谱不断地涌现,张三丰创造太极拳的证据更加充分、可信。但是,中国大陆武术界管理层个别人士却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明知1997年由中国武术研究院合著《中国武术史》有关太极拳源流史中,太极拳创始人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然而,为了确保其既得利益不受影响,仍拒不改正错误,甚至动用行政手段,大树特树陈家沟的“历史地位”。2007年8月21日,他们竟然将“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金字招牌”授予河南温县陈家沟村。
让武术界管理层的个别官员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苦思冥想的所作所为,到头来却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立即遭到海内外各流派太极拳传人的坚决反对和声讨!更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这块“金字招牌”仅仅挂了两个月,奉上级指示就不得不又收了起来。 

  综上所述,史料证明,河南温县陈家沟不是太极拳的发源地,陈氏太极拳仅仅是赵堡太极拳的一个支流。中国太极拳是由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祖师所传,才符合历史的事实。
二、张三丰创编的是龙虎丹法太极拳

  多年来,经我对《周易》、老子《道德经》和道家内丹术理论的研究和切身体悟,确信只有同类阴阳之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才是古代道家筑基功夫中凝结内丹的不二法门。
中国古代道家和道教的龙虎丹法,源远而流长,它是由伏羲、黄帝、老子、尹文始、文子、列子、庄子、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麻衣道者、陈抟、张伯端、王重阳、丘处机、火龙真人等代代相传,再由火龙真人在元末明初时,将此术传给了张三丰。数千年来,龙虎丹法在道家和道门中代代秘传,不绝如缕,一脉相承。
直到明代,武当山的张三丰才创编了一套含有“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八门五步功夫的太极拳。张三丰又将火龙真人传给他的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巧妙地融入了他创编的太极拳势之中,并组成固定的套路传给武当山的道士们,供其薪火相传。张三丰是道家同类阴阳龙虎丹法承前启后者,是集前人之大成者,是中国龙虎丹法太极拳的缔造者。
什么是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什么是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什么是栽接法?什么是下种法?什么是炼己筑基法?搞清楚它们各自的修炼原理与方法,将是内丹术修炼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将为道家内丹术的研究者、道门内的修炼者、太极拳、内家拳和气功的爱好者,提供多视角的新观念、新思维,深入解析道家内丹术之奥秘,直指道家性命双修筑基功夫之真谛。

什么是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
1.同类阴阳概念的提出
同类阴阳之说,早见于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一书。该书是以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融为一体,阐述道家内丹术修丹原理和方法的秘笈。在中国道家和道教文化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被后世称为“万古丹经王”。根据《周易》的天地造化原理,魏伯阳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易道与丹道相通,万物的变化与产生,皆因阴阳交媾而生成,而阴阳交媾必须且只能用同类阴阳来实现。
  “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是体现该书核心理论的经典名句,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书里开篇便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
  “乾坤坎离”是易学中的四象,又称为四卦,这四卦古人是用同类阴阳(即双手)作为修炼内丹的核心理论。修炼内丹最重要、最精华、最有效的功法,莫过于明代万历年间四川万县大易学家、内丹学家来知德所创编的《来氏五行太极图》,其蕴含了象数易理、顺逆运转的五行生克运化奥秘。修炼者用双手模拟该图顺逆的运行轨迹进行“运榖正轴”,即运榖该图的中轴线(对人而言就是运榖人身的中轴线),通过虎降龙升,和合四象、攒簇五行,重视“凝神入炁穴”,时时灌注,积少成多,可因凝结内丹而进入道境。
  这里除了用双手运化“乾坤坎离”四卦之外,还特别提出“橐龠”二字。橐龠即是腹式呼吸。修得橐龠出现就是进入道境的标志之一。而欲修得橐龠,除须运用“同类阴阳”运毂“乾坤坎离”四卦之外,还须掌握“下种”之法,即所谓“非种难为巧”。因此,元代陈致虚著《参同契·注》在引上述二语时说:“只此二语,道尽金丹。”,说明了“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确系修炼金丹大道的经典理论。
2、什么是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
  张三丰祖师对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诠释准确无误,堪为画龙点睛之笔。他在《玄机直讲·一粒黍米说》中说:“夫日月是天地之精,上照三十三天,下照九级万泉,东西运转,上下升降,寒暑往来。日是纯阳之体,内含一点真阴之精,属青龙、姹女、甲木、水银、金乌、三魂,即是外;月是纯阴之体,内含一点真阳之炁,属白虎、婴儿、庚金、朱砂(我认为应为铅砂)、玉兔、七魄,即是内。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真日月,道在迩,人何求之远也!”
这里三丰祖师明确地告诉我们,人身亦有真日月,道即在人身,又何必舍近求远到外面(即外人)去寻求呢?
  那么人身的真日月究竟又在哪里呢?古人修炼道术之时,往往是面南而立,静默少许,然后开始兴功修炼,故有“君人南面之术”之说。根据《周易》的阴阳观,面南修炼之时,人的左手在东面,东方属阳,为木,为青龙,为日;人的右手在西面,西方属阴,为金,为白虎,为月。因此,人的左手可以代表日,右手可以代表月。又因为木与金,青龙与白虎、姹女与婴儿、水银(汞)与朱砂(铅砂)、金乌与玉兔、日与月,皆为同类阴阳。而这些同类阴阳,均可以用人的“左手”与“右手”来模拟天地日月造化的原理进行修炼。故《黄帝阴符经》中有言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这就是张三丰祖师为后人修炼龙虎丹法太极拳所提供的重要理论依据。
  若按三丰祖师的“日为纯阳之体,内含一点真阴之精;月为纯阴之体,内含一点纯阳之炁”之含义和精神,又可以理解为:人的左手是纯阳之体,其手掌内之劳宫穴含有一点真阴之精——汞;人的右手是纯阴之体,其手掌内之劳宫穴含有一点真阳之炁——铅。那么,人的左右两手的铅与汞又该如何进行交媾呢?
同类阴阳铅汞交媾之龙虎丹法的修炼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静止交媾法。将左右两手放在胸前的两旁,相距约一尺许,使其掌心相对,让双手劳宫穴阴阳相照,不久会有炁感和炁流产生;同时由右手的高电位到左手的低电位构成了电位差,脉冲电流就会产生。这种由炁场和电磁场构成的电场效应,就是古代道家称为同类阴阳的造化,或称同类阴阳的交媾。故用龙虎交媾、铅汞交媾、坎离交媾、男女交媾等术语来比喻。
第二种,开合交媾法。除双手掌心相对“静止交媾”的气功功法外,太极拳采用的是动态“开合交媾”的拳势。如杨氏太极拳的揽雀尾、高探马、倒捻猴、野马分鬃等就是“开合交媾”的拳势。古代道家将这种“开合”的造化原理,称为“抽坎填离”。
  在太极拳由开转合的拳势中,由于双手的掌心相对照,旨在抽取右手劳宫穴坎()中之满(阳),以弥补左手劳宫穴离()中之虚(阴),使其左手中的离()变成纯乾()。道家将这种“抽坎填离变纯乾” 阴阳感通的生理现象称为“抽坎填离”,简称 “抽添”。实为由右手的高电位(高炁场)向左手的低电位(低炁场)流动所形成的电磁场(或炁场)效应。例如赵堡太极拳的单鞭一势,就是抽坎()中之满,填离()中之虚,变为纯乾()的典型拳势。
  关于“抽坎填离”的修炼原理,《吕洞宾全集》中亦有记载:“朗然真人曰:‘男女异室,决不生育。铅汞异炉,决不成丹。’紫虚真君曰:‘吾有黄婆,守正媒之,导其意也。意引坎内黄男(指右手之劳宫穴),配离中玄女(指左手之劳宫穴),夫妻一媾,即变纯乾。’” 
第三种则是“龙虎共穴”行步的抽添功法。吕洞宾祖师称其为“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同类铸成驱鬼剑,共床作起上天梯”的同类阴阳造化原理。实为将人的左右两手掌心相对,间距约一尺左右,让双手在胸前同方向、同方位,同时画立式圆圈。由于此功法抽添采补效果极佳,在通常情况下,在定步或行步的过程中,只画3-5圈为宜。如果无休止地反复画圆圈,则会因“抽添”过盛,因阳炁过旺而影响睡眠,反会伤害自身。故不宜过多地修炼此功法。
第四种是“龙虎异穴”行步的修炼方法。其修炼方法与吕洞宾的《三字诀》内涵完全相同,将在后面专题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四种功法,在阴阳交媾过程中,可将先天日月之精华自然而然地吸入劳宫穴内,从而培补自身的元炁,道家称“先天一炁从虚空中来”,即所谓 “外药”。吕洞宾在《真经歌》中说:“要真经,度自己,除非同类两相合,生天生地与生人,岂离阴阳造化窝(即劳宫穴)。”
 三丰祖师《大道论》云:“外药者,在造化窟(即劳宫穴)由空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产。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当代六大流派的太极拳套路中,之所以绝大多数拳势用“掌”来演练,就是为了便于用双手劳宫穴采天地日月之灵炁(即外药)。
 古代道家和道教的修炼者,对于运用双手劳宫穴相互对照,在阴阳交媾过程中,可将日月之精华吸入劳宫穴内,作为“外药”培补自身元炁的内丹功法。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不遇知音,决不泄露半点机密。在他们留给后人的著作和歌诀中,一律遵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表述方式,只许用隐语、暗语和诗词表达。如天地造化、阴阳交媾、同类交媾、龙虎交媾、铅汞交媾等阐述修炼内丹的奥秘。据此,中国古代道家同类阴阳龙虎丹法的采补、造化、交媾的基本原理和修炼方法业已揭秘。
(二)什么是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
道家认为,“三家相见”是修炼龙虎丹法理论的基石。此理论以北宋张紫阳(伯端)真人论述得尤为精妙,他在《悟真篇》中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戌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
《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齐名,被后世喻为修丹悟道的“金科玉律”,俱有指点迷津的作用。这首丹诀,堪称点破“同类阴阳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修炼奥秘的经典之作。破译其修炼原理和方法并不困难。首先,必须将本书中《太极河图》竖立起来看,因该图属于伏羲先天八卦图,故上为天,下为地,左为东,右为西。左为东,东方为青龙,喻为人的左手;右为西,西方为白虎,喻为人的右手。东三南二相加等于五,为左手的运行轨迹;北一和西四相加等于五,为右手的运行轨迹;“戌己自居生数五”即为中丹田黄庭宫。若将左右两手在胸前旋转(即大圈变小圈),就能实现三个五相见(即左手与右手的劳宫穴在中丹田黄庭宫相见)。倘能长期习练这一功法,就能因凝结内丹而进入道境。此功法道家称为“火里栽莲法”,赵堡太极拳称为“十字手栽莲法”。
 明代万历年间,中国又出了个大易学家、内丹学家,四川万县的来知德先生,他用29年撰写了《周易集注》,将《太极河图》简化为《来氏有极图》,又名《来氏五行太极图》,也称《造化象数体用之图》。该图最大的特点是以五行生克原理揭示“火返生木”与“水返生金”的逆练反生的道家修炼内丹之核心理论,形象而巧妙地勾画出龙虎丹法“三家相见结婴儿”的象数易理和运行轨迹。该图与三丰祖师《了道歌》:“五行四象入中宫,何虑金丹不自结”的修丹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书第四章《来氏有极图是道家修丹之图》有较翔实的论述,这里无须再赘。
 (三)进入道境的关键在于筑基
道家认为,筑基是修丹悟道的基础功夫。而筑基功夫又必须性命双修方能奏效,张三丰祖师在《玄机直讲》中早有明示:“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即命功),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性功),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此道之不明也。”(见本书附录五《张三丰主要修炼著述》)。
 当代一些从事道家理论研究的学者,通常将盘腿打坐取代道家性命双修的筑基功夫,有误导读者之嫌。如按他们书中的理论指导人们修炼,即使苦练打坐终生,也只能停留在修丹悟道的大门前打转转,很难完成筑基阶段的修炼(个别有慧根的顿悟者除外)。如不能完成“炼精化炁”的筑基功夫,又何以能进入“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复归无极”的修道程序呢?
此外,还需要搞清楚何谓上德,何谓下德,何谓性,何谓命?才有利于完成筑基功夫。魏伯阳在《参同契·明知两窍章》中云:“上德为之,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清代刘一明《参同直指》中云:“上德者,行无为之道以了性;下德者,行有为之道以了命。”这就是说,上德是行无为之道修炼性功的;下德是行有为之道修炼命功的。刘一明在《参同直指》中又补充说:“修道有二法,一以道全形之事,一以术延命之事。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即可了事,故曰上德无为也;下德者,以术延其命,由勉抵安,行有为之道,方能还元,故曰:下德之为,其用不休也。”
由上述可知,单单修炼上德无为的性功,是很难完成筑基功夫的。老子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因为上德无为的性功,只能炼“内药”。只有在修炼“以道全形之事”性功的同时,一并修炼“以术延命之事”的动功、修炼含有同类阴阳龙虎丹法的太极拳,才能因双手进行“抽坎填离”而实现铅汞交媾,进而将“虚空中”采取到“外药”用以培补自身的亏损。因此,只有动静相间、性命双修、内药与外药相结合,方有可能完成筑基阶段的修炼任务。故而道家有云:“参透性命二字,胜读丹经千卷”。
栽接法是筑基阶段的必修之功
 道家认为,修炼性命双修的筑基功夫,必须修炼栽接法和下种法,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欲要修炼栽接法和下种法,有两个关窍极为重要,缺一不可。一曰中丹田黄庭穴,又称黄庭宫,亦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也。二曰下丹田炁海之底,即海底穴,或称阴跷穴,俗称会阴穴,乃为添油接命之处也。栽接法与下丹田海底穴有关;下种法与中丹田黄庭穴有关。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老子就极为重视海底穴的修炼。不过老子称其为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等。老子《道德经·第六章》有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老子看来,人的头部百会穴是阳脉之汇,称之为天梢;人的足底涌泉穴是阴脉之汇,称之为地梢。天梢与地梢均可向内延伸到海底穴,此穴乃阴阳二脉交会之处,俗称会阴穴。而老子称其为天地根,即天梢与地梢之根。老子还认为,人要想修到“长生久视”的上乘领域,就必须重视修炼“天地根”,久之可将“玄牝”之门户打开,将本人五藏六腑之浊炁(毒炁)由“玄牝”排出,同时又可将人身的内药与外药相互沟通,让后天之炁与先天之炁相互融合,这就是“谷神不死”。正如张伯端《悟真篇》所云:“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又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灵光)永不离”。要想修到这一层次,就必须重视意守“天地根”(即会阴),且要遵循“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道规。这是筑基功夫中修炼上德无为性功极为重要的核心理论之一。
 北宋张紫阳真人还认为,阴跷一脉(这里实指会阴穴)极为重要,因它是任督二脉的总枢纽。他在《八脉经》里说:“阴跷一脉,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窍。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开花,所谓‘天根月窟闲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
 明代周履靖《赤凤髓》载有《华山十二睡功图》中云:“玄牝通一口,睡之饮春酒,朝暮勤行持,真阳永不走。”(胡浮琛著《丹道仙术入门》第64页)
 由此可见,老子与紫阳真人等都极为重视“海底穴”(即玄牝)的修炼。因此穴是沟通天与地、任脉与督脉的枢纽,它既是内药产生的场所,又是外药注入的通道,道家称其为“至玄至要的机关”,故又称“复命关”、“生死窍”。而欲将内药与外药相结合,就需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性命双修的栽接之法。
 “栽接法”是道家的古传秘法,乃为“添油接命之道术”,首见于张三丰的《无根树》。其云:“无根树,花正微,树老将新接嫩枝。桃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
为了严守道家机密,三丰祖师在此仅提示了古传栽接法是一种补药、一种强壮剂,对于体弱的中老年人可以起到添油接命的培补作用,但并未泄露栽接法修炼方法的奥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吕祖《敲爻歌》里个别词句中得到启示。他说:“报贤良,休慕顾,性命机关堪守护。”这个“性命机关”就是老子说的“天地根”,就是张伯端所言的“复命关”,也就是“海底穴”。下一步应该搞清楚“栽”、“接”、“守”、“护”的具体修炼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三丰祖师传授的栽接之法,说难也很难,说不难亦不难。一旦掌握了修炼原理和方法,也就不难了。栽为栽“嫩枝”,接为接“老树”;栽用下德有为的命功(动功)“护”于外,接用上德无为的性功心法“守”于内;栽是用外药以“手”护海底穴而“栽”之,接是用内药以“意守”海底穴而“接应”之。以内接外,性命双修,合而为一,则栽接之法明矣。故三丰祖师在《道言浅近说》中有云:“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这是三丰祖师对栽接法和下种法最为简洁、经典的总结。
  如今赵堡、陈、杨、吴、武、孙六大流派太极拳中均有“海底针”这一拳势。但由于现今大多习练者不知三丰祖师栽接法的涵义,误以为“海底”就在自己的脚下,故在练“海底针”时,将右手插向膝盖以下,且掌心(劳宫穴)面向地面,而不知用栽接之法以手“护”海底穴为标准,更不知将劳宫穴中的外药(外炁)用意念注入到海底穴内,也就无法与“以内接外,合而为一”的修道原理和内涵相契合了。由于多数同道修炼“海底针”时 “法不合道”,又何以能起到“人老原来有药医”内外药合一培补元炁的作用呢?
现今很多太极拳同道们,在修炼海底针一势时,无意间偏离了三丰祖师所传栽接法的修炼原理和方法,我对此深有感触,特赋七律《筑基歌》一首。
歌云:
君若修道欲入门,行功走架重心神。
劳宫海底常对照,道心玄妙守天根。
修丹悟道靠筑基,栽接下种须认真。
炼丹不向此中探,终难入道枉劳身。

下种法是结丹怀胎的关键、是筑基阶段必修之功
  道家“下种法”种的是“外药”,种的是先天日月之精华的“外炁”。如果一位虔诚的修道者,不知如何将“外药”注入到自身中丹田黄庭宫的炁穴之内,那么他将不可能“结灵丹、养圣胎、产婴儿”。这与俗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因此可以说,下种法是结丹怀胎的关键,也是筑基阶段必修之功。这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就好像虽然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春光明媚,但只要不下种,是永远不可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正如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所言:“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张伯端《悟真篇》也说:“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如水火煮空铛。”,又云:“要知炼养还丹法,须向家园下种栽”。
  什么是下种法?又该如何下种呢?经我多年研究和实践,确认至少有以下三种下种方法,可供同道们选择。
第一种是“三峰采战术”。它是“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中采补效果最佳的下种法和栽接法。吕洞宾称之为“三峰采战行”,他在《百章句》中云:“绝不用器械,颠倒法乾坤。世人不悟理,三峰采战行”。此功法后经三丰祖师承传下来。这一“下种法”是在双手同步导引“玄关一窍”过程中完成下种和栽接任务的。
所谓玄关一窍,道家有言:“黄庭一路是玄关”,也就是人身的中轴线。三丰祖师还撰写了《玄关一窍歌》以诠释三峰采战术的修炼原理和方法。
《玄关一窍歌》云:
“玄关一窍通真诀,乾坤辟破蓬壶阔。黄庭有个元翁客,抱琴侍守天边月。
二水清兮三水浊,金花开时兑头缺。峨眉山上紫霞飞,霞飞化了红炉雪。
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骑龙挂剑醉归家,运转三关朝北阙。”
以笔者之见,诗中核心思想是以浩然之气用双手同时、同步、同方向,导引贯穿人身之“中轴”旁的“阴窍一脉”,即老子所云“道生一”的修道功法。这里的“三关”实指人身之上、中、下三丹田。如能坚持长期单独修炼此功法,则能打通大小周天,金液还丹、玉液还丹(即琼浆玉液)、腹式呼吸和胎息等自然形成,向着修丹悟道的健康长寿之中、上乘领域迈进。故此功法(三峰采战术)是修炼“玄关一窍”之大法。
  为什么说“三峰采战术”是采补效果最佳的龙虎丹法呢?因该功法重点是通过双手导引阴跷一脉为核心。而阴跷一脉是奇经八脉中之主脉,此脉一旦打通,诸脉皆通,则“玄关一窍”(即大小周天)即可打通。
  虽然当代学术界的多数学者认为三峰采战术已经失传,但笔者认为还并未完全失传,我在赵堡大架太极拳中将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挖掘出来,愿奉献给同道。有关修炼原理和方法,将在后面专题讨论,这里暂不赘述,故而请谅!
  第二种是火里栽莲法。吕洞宾称其为“三冬奋火种金莲”之法。此法仅次于三峰采战术下种的补益效果。中医认为,心属火,在人的胸部。所谓“火里栽莲”,就是用双手(即左青龙和右白虎)在人的胸部“栽莲花”,其花蕊恰在人的心窝部,称戊己土,又称中丹田黄庭宫,而三丰祖师称其为“戊己乡”、“家园”、“洞房”等。
  近年来,经我对三丰祖师有关著作的研究,发现赵堡太极拳懒扎衣中的十字手法和十字手单摆莲等势,与古传“火里栽莲”的下种法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若是训练有素的赵堡大架太极拳习炼者,运用十字手法在胸前旋转时,其形态酷似动态的莲花,由大圈变小圈和小圈变大圈,螺旋进极,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由小圈变大圈者为顺炼之法,其为“来氏五行太极图”中“木生火”、“金生水”之手法,顺炼者炁贯四梢,炁血畅通,乃为“顺为凡”的修炼之法;由大圈变小圈者为逆炼之术,其为“来氏五行太极图”中“火返生木”、“水返生金”之手法,逆炼者因三家相见而凝结内丹,乃为“逆为仙”的修炼之术。其术正是张三丰祖师《无根树之五》“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的修丹悟道之大法!然而多数赵堡传人仅将此势作为技击和擒拿术苦心钻研,并不知其中含有“火里栽莲”深层次的修丹悟道原理,所以往往修炼效果不佳。
  如今杨氏太极拳套路中还保留有十字手一势。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舒展大方、气势雄伟、速度缓慢的特点,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删繁就简,遂摒弃了螺旋式旋转的运行手法,将十字手简化为双手交叉的拳势。故而若按杨氏太极拳传人的视角,很难理解到“火里栽莲”(即十字手法)与下种法有内在联系。
  由大圈变小圈的十字手法修炼原理,恰又与本书第四章《《来氏有极图》是道家修丹之图》中《来氏五行太极图》的“火返生木,水返生金”的运行轨迹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古代“火里栽莲”法,与赵堡太极拳懒扎衣中的“十字手法”和“十字手单摆莲”等拳势,虽名称有异,但其实质却完全相同。
“火里栽莲法”在三丰祖师《无根树》中有描绘:“无根树,花正黄,产在中央戊己乡。东家女,西家郎,配合夫妻入洞房。”
  这首丹诀,将有如下启示:人身就是无根树,修道者若能常练十字手法,久之,“种子”必然会落入“戊己乡”(即黄庭宫)完成下种任务。歌诀中“东家女”,即左手(左青龙),左手为纯阳之体,其劳宫穴内含一点真阴之精称之谓“东家女”;“西家郎”即右手(右白虎),右手为纯阴之体,其劳宫穴内含一点真阳之炁称之谓“西家郎”。每当修炼十字手法的同时,双手劳宫穴阴阳相照之后,会有炁感发生,即是铅汞交媾之后将外药注入到“戊己乡”(即黄庭宫),就是所谓的“入洞房”。若能常练此功法,能因凝结内丹而促成筑基功夫的完成。笔行于此,有感而发,遂赋《火里栽莲》七律歌诀一首。歌云:
十字手法旋胸前,火里栽莲法自然。
栽接下种药苗新,积久结丹筑基完。
水返生金向内旋,逆炼成团三家见。
劝君常炼龙虎架,炁透中黄寿百年。
  第三种是“口对口,窍对窍”法。此是下种与栽接双修的功法。据我所知,如今六大流派太极拳的套路中,除赵堡太极拳外,其它流派没有这种功法。这是钟离权传给吕洞宾的龙虎丹法,名曰《三字诀》,载于清乾隆版《吕洞宾全集》之中。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和研修,全文录之。
《三字诀》云:
“这个道,非常道。性命根,生死窍。说着丑,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
大关键,在颠倒。莫厌秽,莫计较。得他来,立见效。地天泰,为朕兆
口对口,窍对窍。吞入腹,自知道。药苗新,先天兆。审眉间,行逆道。
滓质物,自继绍。二者余,方绝妙。
要行持,令人叫。炁要坚,神莫耗。若不行,空老耄。认得真,老还少。
不知音,莫语告。些儿法,合大道。精炁神,不老药。静里全,明中报。
乘凤鸾,听天诏。
 “三峰采战术”与《三字诀》的下种和栽接修炼原理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龙虎同宫”,后者则是“龙虎异穴”,或曰“龙居虎穴,虎会龙宫”颠倒颠的修炼方法。“口对口,窍对窍”是一种导引阴跷一脉和上、中、下三丹田的龙虎丹法。演练之时,当人的一只手放在离眉间约五寸许,掌心向外,双眼注视着虎口,称之为“审眉间”,瞬间即可调动上丹田(泥丸宫)和掌中劳宫穴的得炁效果。恰在这时,手掌的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分),对准了自己的嘴(即口),故称“口对口”。又因上丹田别名“龙宫”,故称“龙居龙宫”。与此同时,另一只手护裆,其掌心(劳宫穴)对准海底穴,称为“虎居虎穴”。然后再按照老子“人法地,地法天”的道法修炼,使其“龙居虎穴,虎会龙宫”。即双手在眼前和裆前画立式圆圈。在双手交叉换位的过程中,手掌中劳宫穴可将“外药”分别种入中宫黄庭穴内和下丹田海底穴内。完成了下种和栽接任务。就这样“口对口,窍对窍”使双手不断地转换,则“乾坤颠倒颠”的行功方法自明。如果读者明白了“口对口,窍对窍”的修炼原理和方法,那么《三字诀》的内涵相对就容易理解了。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三字诀》的修炼原理和方法,现将笔者的初浅认识作以简要的解析,仅供同道参考。
“这个道,非常道”:这个道,是非常人所能理解的,然而却是老子传授的大道。“性命根,生死窍”:中宫黄庭穴和下丹田的海底穴,均系性功和命功必须修炼的重要关窍。如果凝结了内丹、完成了筑基功夫,进入九年面壁阶段,打通了黄庭宫的入口和海底穴的出口,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则可以长生,否则就不能长寿(甚至有可能短命),故曰“生死窍”。“说着丑,行着妙”:由于单手护裆,使其劳宫穴对准海底穴,然海底穴前面却是人的生殖器,故而说出来丑。但行功的过程中自我感觉却是妙趣横生,故曰“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不明究理的人,看到这种“护裆”的行功方法,感到很可笑,正如老子所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关键,在颠倒”:“口对口,窍对窍”的行功方法,就是乾坤颠倒颠的修炼方法(参见来氏两仪太极图),又可称为龙虎颠倒颠,即“龙居虎位、虎会龙宫”的行功之法。“莫厌秽,莫计较”:不要厌烦,也不要计较不好看。“得他来,立见效”: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反复修炼,久之必然会有成效。“地天泰,为朕兆”:此法乃是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的修炼方法,故曰“地天泰”。“泰”与“朕”均为吉祥的好兆头。“口对口,窍对窍”:一只手的虎口,对准自己的口,称之谓“口对口”;而另一只手以护裆的手法,即用劳宫穴对准海底穴,称之谓“窍对窍”。“吞入腹,自知道”:功行愈久,内丹生成,筑基功夫完成,实现了金液还丹(琼浆)、玉液还丹(玉液),故又称“琼浆玉液”,只有自己才知道。“药苗新,先天兆”:通过双手的劳宫穴每天不断地采天地之灵炁,称之为药苗新,此为后天引先天之功法。“审眉间,行逆道”:审眉间是为了激发上丹田(泥丸宫)得炁的效果,即激发内药的产生,从而使内药与外药合而为一,是促进修炼者神炁旺盛的最佳功法。做到了口对口,必然能实现审眉间。若以老子的“人法地”为核心行功,在“易学”上称其为“行逆道”。诚如张三丰祖师在其《大道论·中篇》中所云:“只要逆用阴阳,自然成就,并非邪径旁门也。”。“滓质物,自继绍”:人身上的滓质(包括浊质和浊炁),自然地不断向体外排出。“二者余,方绝妙”:浊物和浊炁经大肠由肛门排出,还有部分浊炁则经中宫黄庭由会阴排出体外。多余的浊物和浊炁由体内排出愈多,则身体愈好。“要行持,令人叫”:若是长期修炼此功法,即长期导引阴跷一脉,则精炁神旺,气色红润,定会得别人的称赞。“炁要坚,神莫耗”:凝结内丹之后,下丹田会愈来愈坚硬,需要养胎,故而神宜内敛,不宜过多地耗散。“若不行,空老耄”:若是不修炼此功法,也就不能凝结内丹入道境。将会验证太极拳和内家拳的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遗憾。“认得真,老还少”:如果认真修炼,可以返老还童。“不知音,莫语告”:道家注重“道渡有缘人”,唯遇尊师重道、德才兼备的有缘者,方可告之。“些法儿,合大道”:此功法是符合老子所传的大道。“精炁神、不老药”:精、炁、神旺盛,乃是抗衰老的长生药。“静里全,明中报”:此功法是命功(动功),还必须修炼性功(静功),只有性命双修,内外药合一才能齐全。久之,即可开通“天目”,即在黎明前的寅时,如梦初醒的活子时出现时,眉宇间(印堂)将会有一轮明月照耀在天花板上,故称“明中报”。“乘凤鸾,听天诏”:意即“白日升飞”、“升飞得道”之义也!
  以笔者多年实践之感悟:吕洞宾《三字诀》是道学精华中之精华,是下种和栽接的妙法之一,是凝结金丹的“金科玉律”,是一把撬开修丹悟道筑基大门的金钥匙。可作为单独功法进行定步和行步修炼。如能时时注念、日日灌输、久久行持,坚持数年,由量变到质变,即可因凝结内丹而步入道境。
(四)筑基功夫完成的标志
张三丰祖师传授的同类阴阳龙虎丹法太极拳,虽然是命功(动功)的修炼范畴,属于“道术”。但是,从微观而言,这种“道术”还必须经过内外(药)合一的性命双修,方能凝结内丹完成筑基功夫。
诚如三丰祖师《道言浅近说》:“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
据我本人多年研修的切身体悟认为,筑基功夫完成是进入道境的重要标志。而欲要完成筑基功夫,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第一,是在性命双修的原则下,修炼栽接之法。栽接法,又称道家添油接命之术,是用双手的劳宫穴对本人的海底穴(会阴穴)进行培补的漫长过程。正如三丰祖师所云 “人老原来有药医”的培补过程。待亏损补足之后,就能达到“三全”。所谓三全是指修炼者的精、炁、神产生了质的升华,达到精满、炁足、神旺的要求。“精满”体现于牙齿;“炁足”体现于声音;“神旺”体现于双眼。
  第二,是在性命双修的原则下修炼下种之法。只要每日坚持不断地重复修炼下种法,将由双手劳宫穴交媾后的阴阳二炁(即外炁)种入本人中丹田黄庭宫的炁穴之内。笔者以为,此种修炼方法正是老子“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观复”和“知常曰明”修丹悟道之秘法。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方能促使内丹(即璇玑)在下丹田生成。内丹一旦生成,它就是“炼精化炁”的发动机——即真炁运行打通任督二脉的原动力,又称人身之小太极。
  第三,修炼筑基功夫的全过程,也就是修炼“炼精化炁”的全过程。一旦凝结了内丹,打通了小周天,筑基功夫完成,“炼精化炁”功夫亦随之而完成。故丹家称“炼精化炁”为“初关”、“百日关”、“小周天”。
栽接法是为筑基功夫打基础的功法;下种法则是凝结内丹的必备手段;而打通小周天,实现了一得永得的金液还丹,才是修炼筑基功夫的目标,也是筑基功夫完成与否的标志。
筑基功夫完成后,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实现了一得永得的金液还丹,应该说已初步进入了道境。应遵照老子“进道若退”、“道隐无名”的要求,立即转变观念,遵循道家淡泊明志、清静无为的原则,以性功(静功)修炼为主,以命功(道术)修炼为辅,转入防危虑险的“九年面壁”的修炼阶段。此阶段是修炼地元丹法“地法天”的“炼炁化神”的功夫。待修炼至开关展窍,玄关一窍(大周天)打通之后,才能算是登堂入室的“中关”功夫完成。可进一步向着上乘功夫“天法道”的“炼神还虚”的天元丹法方向迈进……

龙虎交媾图
三、赵堡太极拳继承了张三丰祖师的龙虎丹法太极拳

(一)三峰采战术是最佳的下种和栽接双修的功法
古代道家的三峰采战术,当代学术界多数认为该术早已失传。而我认为此术并未失传,武当赵堡第十代宗师郑伯英在西安传授的赵堡大架太极拳,再由西安任志义老师传授我的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仍然保留着古传“三峰采战术”的雏形,只是由于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异化现象而已。
我所习练的赵堡大架太极拳之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其双手的运行轨迹为:起动之前,双脚与肩同宽,面南而立,静默片刻,双手同时向左右两侧平举,掌心向上,双手劳宫穴有采天地灵炁之意,缓缓举起为开,双手各画半个圆圈,在眼前相合,然后在胸前(怀内)徐徐下降,直到双手护裆为止,共重复三次。但双手仅按这样的运行轨迹修炼,是无法完成“下种”任务的,也可以说是与凝结内丹无缘的。
以笔者之浅见,当我们在做三开合起势之时,人的头部就是三个峰中的主峰,相当于峨眉山上的金顶;两只手掌的掌心相对,斜放在眼前,掌心相距一尺许时,相当于峨眉山上的两道峨眉,合计三个峰,故曰“三峰”。修炼者左手(左青龙)中劳宫穴的“东家女”与右手(右白虎)中劳宫穴的“西家郎”在眼前铅汞交媾的过程,就是龙虎相斗采外药的战场,故曰“采战术”。将双手劳宫穴采来的外药(阴阳二炁)对准自身的“中丹田黄庭宫”之时,正是“三家相见结婴儿”的最佳时刻。此刻被丹家称为“急水滩头”,若能在此小憩片响(约1-2秒钟),也就是三丰祖师说的“两头武,中间文,四象擒来一起烹”的修炼方法,将会有极佳的“下种”效果。倘能反复修炼,久之,腹内吸收到的外药(阴阳二炁)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凝结成丹则是轻而易举的事。
此外,张三丰《玄关一窍歌》:“峨眉山上紫霞飞,霞飞化了红炉雪。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无根树》:“无根树,花正双,龙虎登坛战一场。铅投汞,配阴阳,法象玄珠无价偿。此是家园真种子,返老还童寿命长。”、“无根树,花正黄,产在中央戊已乡,东家女,西家郞,配合夫妻入洞房。黄婆劝饮醍醐酒,每日熏蒸醉一场。这仙方,返魂浆,起死回生是药王。”,还有《金液还丹破迷歌》:“若追二炁归黄道,三家相见仙胎结。性要炼,命要接,休在人间虚岁月。 若将铅汞归真土,添汞抽铅永不灭。乌八两,兔半斤,二物同入戊己村。两头武,中间文,四象擒来一处烹。”等均是描绘同类阴阳三家相见的“三峰采战术”修炼奥秘之丹诀。其修丹原理参见《龙虎交媾图》。
据此,我坚信赵堡大架太极拳承传的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的功法,就是张三丰祖师承传的“三峰采战术”。
  与此同时,我们在做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时,若能再将古代丹家《仙术秘库·吸收乌兔仙术》:“故烧炼之家,口吸日精月华,眼接日精月华,收日月之精华,以成炉中之精华,精华既得,大丹结矣。”作为“三峰采战术”性功心法修炼的补充内涵,其重点是用双手导引采补阴跷一脉,修炼者在行功走架时,做到“内药与外药”相吸相依、相互融合、三家相见、合而为一,正如《黄庭经》所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炁以成真”。笔者以为,只要能将双手劳宫穴对准自己的黄庭宫,做到“凝神入炁穴”和“积精累炁”,不断地重复修炼此功法,就能由量变到质变。那么凝结内丹、进入道境,将是易如反掌。
  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近代赵堡太极拳传人,对三开合起势和三开合收势是张三丰祖师承传的下种之法——“三峰采战术”可能并不知晓。因此,在平日的行功走架中,不会引起足够重视,其手法的运行轨迹不够标准和规范,甚至有人为了演练方便,将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精简为单开合起势与单开合收势。无意中背离了三丰祖师创编“三峰采战术”的本来意图。例如张三丰祖师在《玄关一窍歌》中云:“二水清兮三水浊,金花开时兑头缺。”对后人早有提示与告诫:即在做“三峰采战术”功法时,其“开合”手法至少要做三次以上(即3~5次),纵贯“中轴”的导引术才会有效,人身的浊炁(即毒炁)才有可能从“玄关一窍”的下缺口(即会阴穴)排出。正是因为今人在演练“三峰采战术”时法不合道,所以修炼赵堡太极拳者多如牛毛,而真正因凝结内丹、打通大小周天进入道境者,却是凤毛麟角。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的“三峰采战术”修炼方法,仅为西安任志义老师传给我的赵堡大架太极拳特点之一。因赵堡架在陈清平之后,衍生出六种架式,均在民间流传(本书第十章《陈清平是杰出的太极拳家》有较详实的论述),如今赵堡架的其他流派,由于种种原因,不一定都继承了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的“三峰采战术”修炼方法。例如赵堡小架太极拳,前辈名师基于当年修炼之时的身体状况,按照删繁就简的原则,将传统的三开合起势改为右手缠头的手法。也许前辈名师是本着让弟子们能够尽快导通任督二脉的良好愿望,却在不经意间,舍去了“三家相见结婴儿”的修炼原理和方法。这种顾此失彼的“创新”手法对致力于修丹悟道的后来学子,无疑是一种遗憾!
  在其他流派的太极拳中,陈氏太极拳传人因不懂“三峰采战术”的修炼原理和方法,同时又受其祖传炮锤影响,随将三开合起势修改为双手、双脚与肩宽,双手与双臂平起平落的起势手法。杨、吴等太极拳,因受陈氏拳的影响,亦沿引此种起势和收势的手法,这些异化后的拳法与三丰祖师传授的三峰采战术的修炼方法大相径庭。又何以能够凝结内丹而进入道境呢!
值得警惕的是,道家正宗核心理论之一,同类阴阳“三家相见”的三峰采战术,竟被当代个别道学专家错误地称为“三峰采战之泥水丹法”。其依据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因“泥水烧结而成器,男女修炼可成丹”,生怕读者看不懂“泥水丹法”的含义,便在文中详释为:“泥水丹法,亦称闺丹,由房中术发展起来的”。道家凝结内丹核心理论的同类阴阳之“三峰采战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当代某些学者与“房中术”混为一谈!
  其实,房中术自古有之,若与道家之正道相比,应属旁门左道。早在唐代钟离权的《钟吕传道集·大道论》中就严厉地指出:“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术。”吕洞宾《黄鹤赋》也明确地指出:“虽为彼家,非闺丹御女之术”。
  张三丰祖师在《登天指迷说》中指出其术乃是损人利己之事:“夫天上地下,乾坤坎离,男女内外炉鼎,喻吾一身之内外阴阳而言,并无男女等相……世间好学的人,必不为损人利己之事……岂有学仙的人,采女人之精而利己之身哉!比与世之杀人者,有何异焉? 又先圣言彼家男女,两家两国,及内外炉鼎等说,若人不得正传,其不错认者几希矣。”
  在当代,为了给大道正名,首先挺身而出的是中国道教研究所田诚阳道长。他曾在《中华道家修炼学·卷后语》中义正辞严地指出:“有人利用此道,自封正宗,宣传伪术,欺诈钱财,甚至迎合低级趣味,将房中术诡称‘人元’,玩弄女子以为‘双修’,以假乱真,欺瞒天下,乃致伪道盛行,伪道书流行,愈使人们视修炼为下等方术,真中华道家之厄运也!吾修炼之人,出身道门正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岂可任此下流勾当冒充大道!”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凡致力于道学理论研究、探索的学者,要用科学发展观,要有与时俱进的进取和创造精神进行排查、筛选,“去伪存真,吸取精华”,才能逐步掌握打开内丹术大门的金钥匙。若抱着“旁门也是门,左道亦是道”的治学态度去研究道学理论,其结果必然是正道与邪道不分,是非不明,鱼目混珠,虽然属于学术探讨,但却在有意无意中,损伤了中国道学的声誉,贻误了后学。因此可以说,将房中术与道家内丹术相提并论,是当代中国道学研究的悲哀!
吾以为,心正者,其道则正;心诚者,其道则灵;志恒者,其道则通。天下修丹悟道之士,惟“厚德”者,方能“载物”!
(二)张三丰原传金刚捣碓是下种和栽接双修的拳势
金刚捣碓是赵堡太极拳的核心拳势,在套路中曾出现四次,承担着起承转合的枢纽作用。遗憾的是,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现今很多传人为了适应教学上的便捷,逐步简化,已将其异化得面目皆非,使之失去了龙虎丹法的下种和栽接法的内涵。
庆幸的是,1935年赵堡太极拳名家杜元化著《太极拳正宗》一书,描绘了金刚捣碓的“背丝扣图”是七个梅花瓣的手法,揭示了三丰祖师原传金刚捣碓的修炼原理和方法。笔者经过认真研究和实践,按照该书中的《太极拳总歌》“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的七层功夫,层层研修,终于练出了七个梅花瓣的背丝扣图形。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张三丰祖师创造的“掤履挤按、採挒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太极十三势,竟然全部融合在这一拳势之中,这在太极拳的拳势中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中定之后,右手掌掌心护裆(即窍对窍),左手掌心向外,其虎口对准自己的口(即口对口),然后龙虎颠倒,在胸前相交。左手掌心劳宫穴对着腹脐,左手在外,右手变拳在内,掌心亦对着腹脐,两劳宫穴重叠,再围绕中丹田黄庭宫旋转一圈至两圈,实现三家相见。笔者认为,这正是“三家相见结婴儿”的修炼之大法也!
还原后的金刚捣碓,是攒簇五行修炼之大法。最能体现三丰祖师《玄机直讲》中:“五行四象入中宫,何虑金丹不自结”和《来氏五行太极图》中“水返生金,火返生木”的“三家相见”的最佳拳势,也是对张三丰祖师原创“金刚捣碓”的复原。
近年来,我编串的98势龙虎丹法太极拳的金刚捣碓,就是按照杜元化书中《太极拳总歌》的七层功夫,层层修炼而出。张三丰祖师的太极十三势、同类阴阳的“三家相见”修炼内丹的下种与栽接之法,也自然蕴含其中。鉴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三)护裆与捂裆是赵堡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赵堡太极拳极为重视“胯”与“裆”的修炼。松腰的关键在于松胯,胯松则全身皆松,此谓“刻刻留心在腰隙”之意。
护裆与捂裆的手法是赵堡太极拳独有的特点之一。我所习练的赵堡大架太极拳的护裆与捂裆手法特别明显。那么为什么要护裆与捂裆?护裆与捂裆对修丹悟道有什么作用?
吕洞宾祖师《敲爻歌》云:
“色是药,酒是祿,酒色之中无拘束。
只因花酒悟长生,饮酒戴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沉。
犯淫丧失长生宝,得者须由道力人。
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
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
这里吕祖说:“酒是良朋花是伴”,“只因花酒悟长生”,何为“花”?何又为“酒”呢?“花”与“酒”均为道家的隐语和暗语,这里说的“酒”,不是常人所饮的酒,而指的是“醍醐酒”,是口中的“琼浆玉液”,或称“华池神水”。凝结了内丹,筑基功夫完成,任督二脉打通之后,一得永得的金液还丹将会出现,这是进入道境的标志之一。这里说的花,不是植物生长出来的花朵,而是暗指海底穴,因该穴与人的生殖器连在一起,怕说出来丑,故以“花”代之。又由于古时无“性病”之说,而以“花柳病”称之,故有“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的隐语。实为在行功走架时用手“护裆”与“捂裆”的手法。
张三丰祖师《无根树》又云:
无根树,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
烟花寨,酒肉林,不犯荤腥不犯淫。
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
打开门,说与君,无酒无花道不成。
由此可见,吕祖和张三丰论述“酒”与“花”的本意完全相同,即所谓“酒是良朋花是伴”、“无酒无花道不成”。
护裆与捂裆的目的,旨在将内药与外药相结合,实施三丰祖师所提倡的内外药合一的栽接之法,又称添油接命之道术,有利于培补元炁,促进精炁神旺盛,促使筑基功夫早日完成。诚如三丰祖师《大道论》中所云:“外药者,在造化窟(劳宫穴)由空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产。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
我所习练的赵堡大架太极拳,在教学方面,西安任志义老师极为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要求青年人要先学一年单势之后,才能学习拳架。其中云手、野马分鬃、倒卷肱被称为“老三篇”,是最重要的基础功夫,是专以护裆与捂裆的手法修炼“栽接法”的极佳拳势,必须每天坚持单式练习。这老三篇的三种拳势,以及三开合起势与收势、金刚捣碓、高领落、海底针、左右金鸡独立等,均含有护裆或捂裆的手法。因此可以说,护裆与捂裆是赵堡大架太极拳极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又如吕祖《玄牝歌》所云:“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张伯端《悟真篇》中也明确地指出:“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此两处均是道家悟长生的机密之一。
现如今赵堡大架太极拳“护裆”与“捂裆”的特点,正是继承与弘扬了古代道家悟长生的机密手法——“穷取生身处”之真传。 (四)“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是赵堡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之一
张三丰祖师在《登天指迷说》中曾言:“亥子之交,剥复之间,于太阳初动兴功时,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从此有百日功灵之妙,此金液还丹,乃阴阳五行之大道也,除此玉液、金液,性命双修,清静自然之道,余皆旁门小法。”
这段论述,蕴含着三丰祖师要求后人演练时所须遵循的道家内涵、风格及特点。
首先是练功的时间。三丰祖师认为,“太阳初动”之时,也即早上七八点钟太阳刚刚升起,为“兴功”的最佳时机。这时植物在阳光的照耀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时段的空气最为新鲜,含氧量极高,双手劳宫穴可采取到高质量的日月之精华(外炁),从而达到最佳的培补效果。
其核心是要求修炼者须遵循“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的修炼方法。
关于“手探月窟”,究竟是如何修炼的呢?
三丰祖师在《一粒黍米说》中曾言:“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真日月,道在迩,何求之远也!”这就是说,人身亦有造化天地、日月之功能。道即在人身,又何必去舍近求远呢?因此我认为,人身的左手可以喻为“日”,右手可以喻为“月”。左手的劳宫穴可喻为“日窟”(造化窟),右手的劳宫穴可喻为“月窟”(造化窟)。我们在行功走架之时,凡是出现双手掌心阴阳相照的手法,即是“手探月窟”的功法。由于赵堡太极拳代代秘传的缘故,如今还保留有三分之一的拳势含有“手探月窟”的手法。其中以低探、中探、高探、左探、右探为特色的“高探马”拳势最具代表性。其次闪通背、十字手、十字单摆莲、白鹤亮翅、斜行、懒扎衣、金刚捣碓、左右进步冲拳、喜鹊蹬枝、玉女穿梭、扎七星、上步七星掌、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等势,均含有“手探月窟”的手法。故可以说,“手探月窟”是赵堡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之一。
什么是“足蹑天根”?
首先要搞清楚何为“天根”?天根,老子称其为“天地根”,就是“海底穴”。所谓“足蹑”就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的意思。其与太极拳的术语“迈步如猫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将足跟轻轻地抬起,让其与天根靠近。三丰祖师让后人修炼“足蹑天根”这一功法的意义何在呢?
元代丘处机在《大丹直指·论奇经八脉》中说:“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者,以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这说明要想打通奇经八脉,让真炁运行全身,首先要打通“阴跷一脉”,因此脉是“总为经脉造化之源”,为八脉之主脉,是修炼八脉之源头与核心,也是修丹悟道的重中之重。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阴跷一脉左右对称,起始于足根内侧的“照海穴”,意即照耀炁海之底之意,由下肢内侧向上到天根(即会阴),再沿腹部和胸部的两侧一直上升到双眼内侧的睛明穴。阴跷一脉上通泥丸,下达涌泉,贯穿人身的上、中、下部。在这一脉络中,位于足后跟内侧的“照海穴”具有上通天根、下达涌泉的枢纽作用。若能让“照海穴”与“天根穴”(即会阴穴)之间经常相互照应,相互吸引,增强阴跷一脉的内炁与外炁的相互感通,则有利于打通阴跷一脉。所以三丰祖师将“足蹑天根”作为修丹悟道极为重要的功法传授给后人。赵堡太极拳的金刚捣碓、左右金鸡独立、高探马、倒卷肱、斜行等势,就是修炼“足蹑天根”的拳势。
再来看什么是“回风混合”?
我们在行功走架之时,遵循“手探月窟,足蹑天根”的修炼原理和手法,左手掌心的“日窟”与右手掌心的“月窟”,在相互对照、相互吸引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氤氲的内炁与外炁,在铅汞交媾的过程中会形成一股含有内外炁场、电磁场和风场的混合场,使其在自己的胸前(怀内)、腰裆前旋转、回荡……这种“回风混合”的混合炁场,十分有利于“下种法”、“栽接法”和“三家相见”的得外炁效果,更有利于凝结内丹和筑基功夫的完成。在性命双修的前提下,完成筑基功夫,实现了金液还丹、玉液还丹,打通阴跷一脉之后,继而打通奇经八脉,就能登堂入室而进入道境。
由此可知,具有“百日功灵之妙”的“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的拳理、拳法是赵堡太极拳较为典型的风格和特点之一。
此外,清代乾隆版《吕洞宾全集》一书中有关丹诀:“山上长男骑白马,水边少女牧乌龟”(即斜行、倒卷肱势),“青龙乘火铅作汞,白虎腾波汞作铅。欲得坎男求配偶,须凭离女结因缘。”(即杜元化传金刚捣碓势),“又不知反阴之龟,回阳之雁”(即斜行、倒卷肱势),“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无中生有还丹象,阴里生阳大道基”(护裆与捂裆的拳势皆是也),“水中白雪微微结,火里金莲渐渐生。”、“有畛有园难下种,无根无脚自开花。”(即十字手的火里栽莲法),“朱顶鹤来云外接,紫鳞鱼向海中迎。”、“若要自通云外鹤,直须勤炼水中金。”(即云手和野马分鬃),“降龙须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气似烟。痴蠢愚人能会得,管教立地作神仙。”(即伏虎势),“正心收住黄龙髓,张口擒吞白虎浆。不是圣师当日诀,谁能做得这文章。”(即斜行势),“两口相逢是吕嵓,诸人识得莫胡谈。离中力量人难敌,能把乾坤一担担。”(即反掌单鞭势),“同类铸成驱鬼剑,共床作起上天梯。”(即三峰采战术),“大道玄机颠倒颠,掀翻地底要寻天。龟蛇共穴谁能见,龙虎同宫孰敢言。”(即倒卷肱、海底针、闪通背、斜行、高领落势)。
张三丰祖师《玄机直讲》有关丹诀“五行四象入中宫,何虑金丹不自结。”(即杜元化传金刚捣碓和三峰采战术),“峨眉山上紫霞飞,霞飞化了红炉雪,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若追二炁归黄道,三家相见仙胎结。”、“乌八两,兔半斤,二物同入戊己村。两头武,中间文,四象擒来一处烹。”(即三峰采战术),“青龙喜,白虎恶,青龙缠定乌龟壳。”、“欲向西方擒白虎,先往东家伏青龙。类相同,好用功,外药通时内药通。”(即斜行势),“龙虎上下转升腾,海底灵龟弄星月。”(即海底针转闪通背势),“铅投汞,配阴阳,法象玄珠无价偿。此是家园真种子,返老还童寿命长。”(即高探马、闪通背、高领落、三开合起势与收势),等等。
上述可知,古传赵堡大架太极拳套路中的部分拳势的内涵、修炼方法、风格,与吕祖和张三丰祖师对同类阴阳龙虎丹法的描绘与诠释,奇迹般的相吻合,足以说明太极拳与道家、道教内丹术的修炼有其深刻的渊源关系,是符合事实的,并非捕风捉影、故弄玄虚。
综前所述,赵堡太极拳自明代万历年间,蒋发先师到山西太谷县跟随王宗岳学艺七年。返里后,将张三丰祖师创造的龙虎丹法太极拳带回了河南温县。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第十代宗师郑伯英才将此术带到西安,再由任志义老师将赵堡大架传给我。此拳历经四百余年在赵堡镇的代代秘传,相对其他流派,异化现象较少,从总体上看,保留三丰祖师太极拳原始风貌和精髓相对较多。以上赵堡太极拳的内涵、风格、特点及流传史等足以证明,武当赵堡太极拳是张三丰祖师嫡传的龙虎丹法太极拳,是太极拳之母拳。
四、文后寄语
陆西星《玄肤论》关于古代道家先贤的丹法曾作了深层次的诠释: “丹有三元,皆可了命。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之谓也……天元谓之神丹……地元谓之灵丹……人元谓之大丹”,“预修仙道,先尽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
道家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属于人元大丹的修炼范畴。但其仅属初级功夫,只有在人元大丹完成后,才能转入中层功夫地元灵丹道法的修炼;地元灵丹完成后,方可转入上层功夫天元神丹道法的修炼。这是一个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后天返先天,层层深入,天人合一的系统工程。古人根据修炼层次不同,将修炼者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个等级。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英雄豪杰为之心生敬仰、梦寐以求。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初期,孔子带着弟子从鲁国到周朝国都洛邑拜访老子后,感慨地说:“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孔子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足见孔子对老子渊博的知识肃然起敬,对老子道术和玄妙的道学理论的向往之深就可见一斑了。
我的小周天是十余年前打通的。1999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坐在沙发上打盹,正值如梦初醒之时,自觉下丹田有一粒黍米大小的“璇玑”,犹如一个小炁团似的突然旋转起来。似有如醉如痴,炁遍周身之感。从此我的任督二脉(俗称小周天)打通了。紧接着产生了由天庭流下来的金液还丹,丹家称“琼浆”,此琼浆在前三年特别浓郁香甜,且是一得永得,永不消退。道家称之为“三年哺乳”。四年后,我自觉印堂上常有夜光出现。每当在夜晚一阳初始如梦初醒之时(丹家称活子时),常会因静极生动的缘故,这时在下丹田的璇玑会旋转起来,除能带动真炁运行全身的感觉外,会觉印堂上发出一束金光,犹如一轮小明月照耀在墙壁上,约半分钟就渐渐地消失了。早期我认为这是进入道境的一种美妙景象,当时还甚为高兴。后来才得知虽然这是进入道境的标志之一,若长期出现则是一种魔难。古代圣贤早有警示:“嗜美景时须谨慎,切防危险莫遭伤”(《吕洞宾全集》第172页)。其实,这时我的身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了走出险境,我只能在道书中寻找答案。后在吕洞宾《真经歌》“遍体热,似笼蒸,回光返照入中宫”的启发下,才恍然大悟,在出现这种美妙景象之时,必须意守中宫,才能将此金光收回,让真炁沐浴自身,藏而不露,方可免遭魔难。凝结了内丹,完成筑基功夫,打通小周天,实现一得永得的金液还丹,可算是初步跨入了道境,固然可喜可贺。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不然古代道家的先辈们,为什么异口同声地指出应立即转入“九年面壁”的艰苦磨砺阶段呢?为什么古人要提出“鬼仙”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修炼层面呢?
近百年来,太极拳和内家拳功夫绝伦、声名远播的名家之中,不乏有个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凝结了内丹,步入了道境。但往往由于不知此时应淡泊无为地处理一切事物,更不知此时应按照道家始祖老子的至理名言“进道若退”、“道隐无名”,静下心来进入“九年面壁”的性功修炼。从而造成一些名家未逾六旬就不幸早逝,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所以要想平安度过“九年面壁”阶段,合理的修炼方法犹为重要。以下三点是古今达士的经验总结,以及笔者的实践与感悟,可供同道们参考:
第一,立即改平卧为侧卧。平卧的睡姿,道家称为“死睡”,容易出现“走丹”的偏差。所谓走丹即是在凝结内丹的初期,由于如黍米大小的内丹(璇玑)极不稳定,常会在腹部游串。而一旦脱离本位(下丹田),进入别的脏腑将极其危险,道家称之为“游魂”。若长期不能扭转这种危险局面,则易患便溏、哮喘等病,严重者将可危及生命。所以历代道家要求修炼者必须做到:“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才能保证筑基功夫完成后的修炼者不出偏差或少出偏差。实践证明,中国古代道家强调“卧如弓”的睡眠姿势是科学的。其标准姿势为:身体向右侧卧,屈右腿,左腿伸直;屈右肘,手常托于头下;左上肢伸直,放在左侧大腿上。这种右卧势睡姿,有利于保护心脏和气沉下丹田,更有利于实现腹式呼吸和胎息的修炼。
第二,实践证明,行、住、坐、卧,应以“神守中宫,意沉海底”,静心温养“阴跷一脉”,是九年面壁性功修炼的核心理论。诚如吕洞宾祖师《谷神歌》所云:“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详见本书附录四《吕洞宾祖师主要修炼著述》)
第三,在九年面壁期间,应以老子《道德经》“进道若退,道隐无名”作为处世之座右铭,以“致虚极,守静笃”反观“玄关一窍”为圭臬,以“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为修真之方略。每天适度盘腿静修,旨在“永镇下田”,使阴炁下降,阳炁上升,会有自下而上的“升腾”之感。无须到深山老林“守静孤”,也能完成人元丹法。自然可以步入地元丹法、天元丹法(粉碎虚空)之中上乘境域。腹式呼吸和胎息亦随之而形成,丹田和尾闾火炽,和炁自然上朝,三田返复,三花聚顶,粉碎虚空,脱胎换骨。继而阳长阴消、体返纯阳、身轻体健,飘飘欲仙之风貌并非遥不可及,这一修炼过程可谓“果生枝上终期熟”,是瓜熟蒂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
以上三法并用,方能平安地度过九年面壁难关。
待炼至“炼虚合道”即“粉碎虚空”(阳神出窍)的上乘领域之后,方可由“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功修此时,经过“九年”的磨砺之后,阴炁散尽,体现纯阳,脱胎换骨完成,正所谓苦尽甘来,“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日终于来临。诚如陈抟老祖《指玄篇》所云:
“若得心空苦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凡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或对道家的内丹术理论缺乏足够认识以及40岁以下的太极拳爱好者,不宜以修丹为主,应以强身健体提高拳艺为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反而会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2009年国庆期间,我与妻子回老家河南三门峡市省亲。在表姐、姐夫和外甥的陪伴下,游览了灵宝市的名胜古迹函谷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尹喜(又称尹文始)守卫的“函关古道”。此处地势险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是老子当年撰写了《道德经》五千言的地方,是中国“道家之源”。如今已成为全国道家和道教文化遗产的游览圣地之一。
这次游览增强了我对道家炼丹术的中上乘功夫:中黄、玄关一窍、腹式呼吸与胎息等深层次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当代的真修实炼者田诚阳道长在《中华道家修炼学·大妙中黄贵》的备注中说: “此炁透‘中黄’之景也。中黄,又称黄中、中道、黄道、正黄、正脉、黄脉、真黄、橐龠、真橐龠等。乃系处于人体之正中大脉(而非冲脉或中脉),而络通于四肢。固其脉联络七门,即天门泥丸、地门尾闾、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绛宫等。五脏六腑皆通焉,故历代炼家多重此脉,且视为不传之秘……《周易参同契》‘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此脉修通,心肾二炁即无阻隔,全身关窍俱开,一炁遍达周身。‘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即在此一路。丹家或谓之‘大周天’”。
中黄打通,玄关一窍打开之后,橐龠(即腹式呼吸)将会随之而产生。橐龠出现,胎息亦随之而现。胎息即婴儿在母体通过脐带进行绵绵若存的一种呼吸方式。道家称其为真息。田诚阳道长又说:“一般人的呼吸,最多可以深入到下丹田,非得中宫黄庭穴开通之后,真炁方能畅达四肢,才能下达之踵(脚后跟)”。
中国近代道学大师陈撄宁先生说:“真息与凡息,是呼吸的两种层次。真息细微,凡息粗重;真息深长,凡息浅短;真息缓匀,凡息急促……比如山中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泉水,就是真息。江河之中波涛汹涌的流水,就是凡息。”(田诚阳编著《仙学详述》第36页)
式一子说:“凡息者,呼吸也,人所易知;而凡息中之真息,惟修真者能知之;至真息中之无息,无息中之不息,非真人莫辨。虚极静笃之时,凡息除而真息见;杳杳冥冥之中,真息现而无息立;绵绵密密之顷,无息安而不息转。知转息,即知转识;知转识,即知转几,知几其神乎!”(见胡孚琛著《丹道法诀十二讲上卷·胎息概论》第92页)
在性命双修的前提下,导引阴跷一脉,开关展窍,中黄打通,玄关一窍打开之后,奇经八脉即大周天亦随之而打通。夜间丑时至寅时,每当如梦初醒之时,因静极生动,在璇玑旋转的带动下,常有真炁沐浴全身,有如醉如痴之感,诚如丘处机《大丹直指》所云:“所谓‘天根月窟闲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轻体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田诚阳著《道经》509页)。
古代道家先贤推崇“地仙、神仙、天仙”之中乘与上乘功夫的真人(即真炁运行全身之人),体内会有什么样的生理变化?精神又会有何等的提升呢?
清代乾隆年间出版《吕洞宾全集》一书中,其师正阳真人钟离权《论证验》一文中有较翔实的记录。虽在个别论述中有道教信仰色彩,亦有人为拔高之嫌,但从整体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摘录于下,可供同道参考。
钟离权曰:“始也,淫邪尽绝,外行兼修,采药之际,金精充满,阴魄销融。次,心经涌溢,口出甘液。次,阴阳击搏,腹鸣如雷。次,魂魄未定,梦寐惊恐。次,或生微疾,不疗自愈。次,丹田夜暖,形容昼清。次,若处暗室而神光自现。次,若抱婴儿而上金阙。次,雷鸣一声,关节通而惊汗四溢。次,玉液烹炼,成凝酥而雪花散坠,或化血成乳而渐畏腥膻,或尘骨将轻而渐变金玉。次,行如奔马。次,对景无心。次,吹气疗疾。次,内观明朗。次,双睛如漆。次,绀发再生。次,真气足而常自饱。次,食不多而酒无量。次,神体光泽,精气秀媚。次,口生异味,鼻有异香。次,目视万里。次,瘢痕消灭。次,涕泪涎汗皆绝。次,三尸九虫悉除。次,内志清高,上合太虚,凡情皆歇,心境俱空。次,魂魄不游,梦寐自绝,神采精爽,不分昼夜。次,阳精成体,灵府坚固,寒暑不犯,生死不干。次,嘘呵可乾外汞。次,神光常生坐卧。次,静中时闻天乐,金石丝竹之清,非世所常闻。次,内观或游华胥,楼台殿阁之丽,非世所常见。次,见凡人腥秽。次,见内神出现。次,见外神来朝,功圆行满,膺籙受图,紫霞满目,金光罩体,或见火龙飞,或见玄鹤舞,彩云缭绕,瑞气缤纷,天花乱坠,神女下降,出凡入圣,逍遥自然,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日也”。“钟离悉以上真玄诀传授,吕祖一一领悟”。
道家始祖老子提倡“长生久视”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人体生理科学的。所谓“长生”不是永生,而是尽可能地延长修道者的生命。所谓“久视”,是人活到耄耋之年,通过修炼,眼不花、耳不聋,会有返老还童的状况出现。
老子的道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第五章)、“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是修道者的纲领性文献,是修炼人元大丹、地元灵丹、天元神丹的修功指南。若从微观上再按照吕洞宾和张三丰祖师的下种和栽接法修炼内丹,待内丹生成后,打通了大小周天,进一步修炼地元丹法和天元丹法,那么身心俱佳,超常规、高质量、逾超百岁的“长生久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海内外的各流派太极拳、内家拳和气功的爱好者,为了避免出现“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的晚年遗憾,若能在修炼各自的拳法和功法之余,将张三丰祖师的“三峰采战术”和吕洞宾祖师的“口对口、窍对窍”作为重要的辅助功法,也就是用双手导引阴跷一脉,单独修炼,以弥补自身功法之不足。若能做到“莫厌秽,莫计较”,不厌其烦地寒暑不移,经常双手反复画立体式圆圈,我坚信,数年之后,将会因凝结内丹而完成筑基功夫,待渡过“九年面壁”的磨难时期,玄关一窍打开之后,奇经八脉随之打通,即可登堂入室,步入修丹悟道的中上乘境域。诚如田诚阳道长所云:“常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致八脉闭而不开,只行十二经络。惟修士以非常手段,积累阳气,点化阴质,冲开八脉,则全身气通无阻,体返纯阳。各种修炼关窍,总不离八脉,故可以由此得道。”(田诚阳著《道经知识宝典》509页、510页)
内丹术是道家文化中最为核心的理论,修炼的是以凝结内丹为目的的人元丹法。它也是融周易、黄老、炉火为一体,性命双修、天人合一的人体生命科学,有其内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可循。掌握了内丹生成的原理和方法,就是掌握了打开凝结内丹大门的金钥匙。我经过多年孜孜以求地探索和实践,终于揭开了凝结内丹的核心理论——同类阴阳之三家相见龙虎丹法的“下种”和“栽接”修炼之奥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院士,曾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关注。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道家、道教的内丹学的研究极为重视,他曾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道学专家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能够破译和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他认为这是一项关系到人体生理科学的大事,一旦这一神秘面纱被揭开,对提高人们自身的免疫力、促进人类健康长寿,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他说:“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工作,我们要奋力去做,由整理材料入手,建立起唯象气功学,有了这个体系,然后再变为真正的科学,那就是科学革命了。到那时,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也将无愧于自己的祖先,应该闻名于世了。”(王沐著《内丹养生功法指要·前言》2008年东方出版社)
吾今冲破因循守旧陋习的羁绊,突破世代道家、道教修丹悟道绝密理论秘而不宣的禁区,愿将我的研究成果与道友们共同分享,乐见徘徊在道学门外的道友们,能够便捷地掌握凝结内丹的有效方法,让更多的同道、知音能够步入道境,奉献出我的绵薄之力。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人人都应该爱护之、珍惜之。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为了延长寿命,更好享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吾以真实的感悟、真挚的情谊,尽量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中国道家内丹术修炼的奥秘,弘扬中国古代道家文化理论之精髓。最后祝愿海内外的太极拳、内家拳、气功、道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人人都能登堂入室,长生久视。

戚建海2011年3月28日
于成都静远堂

附言:
  我写这篇《感言篇》,承蒙赵堡太极拳同门知音,赵堡小架第十二代传人,原河南沁阳一中分校副校长谢元鸿先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为此,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工作的表弟张广汉(赵堡大架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应邀专程赴川,特为本《感言》做了修订和补充。
学生章宇、淳婷夫妇参与了《感言》的修改、校对工作;在设计院工作的学生王华绘制了《来氏两仪太极图》、《来氏五行太极图》和《龙虎交媾图》;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梁伟力和四川海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雨洪等学生进行了部分修改和校对工作;学生王黎新赠予了道家修炼内丹的重要参考史料。对此一并表示感谢!

华西隐士戚建海于成都静远堂
2011年3月28日

备注:
刘康毅先生:
您好!
您看完本文之后,若认为我的补充有一定的道学研究价值,烦请将我的原著《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一书,更名为《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然后再版,并烦请将本文即《感言》插放在原著目录之后,徐序之前。再版时请用简化字,以便增加中国大陆的受众;烦请将本书开本改为:787X1092,1/16。刘社长,如有可能烦请您为本书撰写一篇再版前言或再版按语,对《感言》中的新理论、新观念在太极拳与道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以简要的评述。妥否,请指教。
戚建海敬上
2011年3月28日于成都

友情链接: 天府农家乐 成都人力资源公司 四川卤菜店加盟

联系电话:18982070515 电子邮箱:826806396@qq.com,529814616@qq.com QQ:826806396,529814616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大安西路56号(上河新城)
蜀ICP备11011052号-1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武当赵堡大架太极拳四川成都传授中心
网站建设及推广服务:纵横天下